若文堂
发布时间:2014-12-04
若文堂:是三僚杨公风水的经典之作,综合了峦头,理气,做法,择日等,非常具有代表性。祠堂位于三僚村老圩南面与曾氏杨公祠隔河相望,建于明初,属曾氏长房的祠堂,又称挂壁天井,正式名称是“若文堂”。“若文堂”结构非常怪涎,大门不是开在正房中间,而是在其山墙的一侧,其天井分上下两座,上天井在祠堂中间,与普通天井无异。下天井在山墙的正中开大门的位置,只有三面,一面由墙代替,故名“挂壁天井”,亦即把天井挂在墙上的意思。天井那扇墙特别高,完全挡住了视线。这座墙上对称排列着二对燕尾墙,墙上有一种鱼身的雕塑,这种是龙生九子的一种,名叫蚩吻,是龙生的第九子,好吞,它可以吞山食海,故专用于屋脊做兽头装饰,避邪镇煞。天井上用蚩吻装饰,显然是看重其避邪的意义。“若文堂”是明朝时由三僚地理名师曾乔世主持设计的,大门不开在正面,据说是为了维护长房的利益,因为正中开门与长房有碍。大门开以侧面,是侧面山头大吉。 “挂壁天井”在风水上还有另外一个名称,叫“翻肚鲤鱼形”,据说这座祠堂的门多次遭雷击,这里又有一个讲究,叫雷越打,鲤鱼籽越多。因为一打雷,鲤鱼便产卵,象征人丁更为兴旺。以前曾被雷打过一次,打断了门左边石柱,说来也怪自被雷击后若文堂人丁大盛,打断的石柱现已经长好看不出丝毫痕迹。
“若文堂”的山头座向是坤艮兼申寅,辛丑分金,甲卯方开门,出子癸口,甲卯水上堂,对卯峰,所以不能正面开大门,正面开门没有山峰,而侧面开门是一个尖峰,甲方开门对文峰,是希望出文人。门楼上的对联,“气象更新绵世泽,现归依旧焕人文”。说明曾氏长房建祠时,是盼望后世多出名人。事实上,三僚的国师曾邦旻、曾从政。明师曾鹤宾,曾永章,曾正平(字广圣)等人都是出在这个祠堂。现今,清末明师曾正平次子曾昭烈 ,又传子曾吉安,曾永安,曾福安,继承先辈 堪舆文化研究 继续在闽粤港澳台一带为人择地造福。